石头画的传说
常言:山无石不奇,水无石不清,园无石不秀,斋有石则雅,家有石则安,赏石清心,赏石怡人,赏石陶情,面对一块精美的石头,绚丽的色彩,优雅的格调,古朴的造型,天然的纹理,深邃的内涵,超脱的灵气,坚贞的性格,这一切无不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。一块灵性的石头,就是一段山水的浓缩,它于人的融合,并以方寸之间包罗万象,有着山的雄奇,水的空灵,云的变幻,风的色彩,让一颗尽染尘俗的心,也在刹那间过滤得干干净净。
画与石浑然天成
彭永胜擅长在石头上作画,画面细腻灵动,透着一种原石的质朴。43岁的彭永胜出生在广东,幼时随父母支援边疆,来到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。长在伊犁,生活在伊犁,彭永胜早就没了南粤的软绵腔调,操着一口带有新疆口音的普通话。他一直从事财务工作,5年前无意间看见有人在石头上作画,就开始琢磨着画起来。
彭永胜只是读书的时候上过绘画培训班,已将画笔搁置了十几年。“刚开始连石头都不会选,选的石头都太小了,画出来的东西很难称得上作品。”选用什么画笔和颜料也很关键,摸索了一阵后,他发现用碳素笔画肖像画感觉最好。
染料也很重要,油性染料容易遮盖石头原来的面目,适合深色或者杂色多的石头。彭永胜大多时候用水性染料,不会遮盖石头的原色,保留石头本身的质感。石头本身就有一些颜色,他作画时会充分利用这些颜色,浑然天成令人叫绝。“有人很仔细地看,也分不清这颜色到底是染上去的,还是石头上原来就有的。”
而如果画水彩画,一般颜色不深,只有薄薄的一层覆在石头表面。彭永胜画好的石头画还要做后期处理,喷上附着力强的清漆。找石有讲究 找石头也是件有乐趣的事,彭永胜选择的石头是在伊犁比较常见的石英,如果不含杂质,这种石头就是通常所说的水晶。彭永胜采用的石英上常有一部分是纯白色的,不夹杂其他颜色,在创作人物肖像时,有利于把肖像的层次感体现出来。
要找到好的石头并不容易,光洁度、形状、大小、是否有裂纹都有讲究。以前他选的石头大约八九厘米长,后来发现10~20厘米左右的石头创作出来的作品才恰如其分。石头还不能太厚,太厚了不利于携带,一块20厘米的石头,如果稍厚一点的话,能达到700~800克。
能捡到一块纹理和颜色都不错的石头也要看运气,不用打磨的石头是创作的基础。彭永胜的石头都是慢慢积累的,“都是旅游的时候或者平时无意捡一点。”石头捡来也未见得立即能用上,放在那,哪天有灵感了,才开始创作。
融情于石画 彭永胜现在的石头画多是伟人肖像、动物和风景,却鲜有展示伊犁特色风土人情的作品。在创作石头画的时候,他发现当地人主要喜欢动物和伟人画,伟人画里中国伟人更受欢迎,人们对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人物认知不一样。他们对伊犁的美丽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也不以为意。“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,有钱有闲有车了,开始注意旅游了,但是很多外地人稀罕的风景,当地人天天见,并不稀罕。”
“不到新疆,不知中国之大;不到伊犁,不知新疆之美。”这是走南闯北的外地人对伊犁的赞美。有“塞外江南”之称的伊犁,风景如画,春夏秋冬景致并存,“在一条路上走,你能感受到一年四季。”彭永胜说的是从伊犁首府伊宁市出发,经那拉提大草原,到乔尔玛这个有故事的地方。乔尔玛的山顶常年覆盖着皑皑白雪,这里沉睡着在上世纪70年代为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178名筑路官兵。
上天恩赐的这些美丽风景会不会退色或消失呢?彭永胜内心激荡着创作的冲动,他想在余下的时间里将主要精力投注到这些素材上,让更多人了解伊犁乃至整个新疆的风景以及少数民族的生活。